地理信息:改革開放的浪潮里,有你我他的身影
文章發(fā)布于:2019-01-07 作者:admin 瀏覽次數(shù):次
1978年的一個冬夜,小崗村的18位村民在昏黃的煤油燈下按下紅手印簽訂“大包干”契約,這一壯舉成為“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”。得益于他們的勇敢,我們不再過挨餓的日子。聽母親說,他們的童年想吃塊餅干都是一種奢求,過年才能見點葷腥,更不要提大魚大肉。家里至今還留著當年他們沒用完的糧票、油票、布票,說起這些我們的父輩如數(shù)家珍。那些泛黃的、被揉皺而又仔細鋪平的小小票據(jù)背后的故事,是我們迎著改革開放的東風(fēng)出生的80后不能體會的心酸。
我的父輩是恢復(fù)高考后最初的幾批大學(xué)生之一,他們珍藏著的一張張老照片向我們訴說著他們渴求知識、追求時尚的熱情。一本本外國名著帶領(lǐng)他們翻洋過海,去探索外面的世界。一副副蛤蟆鏡配著燙著大波浪的發(fā)型和喇叭褲,是他們對時尚最初的認識。那個冬天,足以成為這些“追夢人”個體命運的拐點,那是積聚了太久的渴望,那是壓抑了太久的夢想,那是一個國家重張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大旗的序曲。盡管高考一路走來伴隨諸多爭議,但不可否認正是恢復(fù)高考改變了上一輩的生活軌跡,也指引著我們這一代人和下一代前進的方向。
作為80后,我能夠真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時間并沒有那么長?墒俏业耐、少年和青年足以說明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。三四歲時,父親出差到上;税雮月的工資給我?guī)Щ貋硪患椎變核榛ǖ拿抟\。在大多數(shù)衣服顏色單一,樣式簡單的年代,縫著蕾絲花邊的樣式,讓我成為那年小伙伴中穿著最洋氣的小姑娘。學(xué)生時代,街邊報刊亭里各種各樣的畫報、雜志種類多了起來,日本動漫、美國迪士尼豐富了我對童話世界的想象。暑假乘上綠皮火車大多要一個晚上才能到達另一個城市,聽著軌道咯噔咯噔的聲音,總說有了火車的搖晃睡得更香了。這30年消失了很多小時候的玩意兒,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新奇、精致的物品。世界各地的服裝、食品都能在家門口買到,和諧號、復(fù)興號更是讓我們能夠一天在兩個城市之間打個來回,中國的新四大發(fā)明無時無刻不被我們利用著。
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!
改革開放的東風(fēng)一吹就已經(jīng)40年了。當十九大的號角響遍祖國大江南北,祖國上下都在為這40年唱贊歌,都在為迎接建國70周年做準備,都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。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,我們每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。那些平地起高樓的壯觀景象都被看在眼里,那些耳熟能詳?shù)男啥急P旋在腦海中。我有多幸運能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出生成長,我的孩子能有多幸福生活在這樣的社會。雖然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,陽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還發(fā)生著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,還有許多窮人的孩子和留守兒童過著艱苦的日子。
前進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(fēng)順。“什么是路?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,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。”習(xí)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這樣說到。路過荊棘,怎能沒有傷痛?每一個開路的先驅(qū),怎能沒遇見曲折?經(jīng)過40年的努力可以看到,任何傷痛都會平復(fù),道路雖曲折,可前進的方向不會改變。唯有不懈奮斗,懷著繼續(xù)深化改革才是最強動力的信念,在新的歷史時期,再出發(fā)!